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支持,教育投入持续向乡村倾斜,乡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乡村教师队伍得以壮大,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教育的城乡、区域差距仍然存在。
2021年7月,中央适时出台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带来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教育建设面临新挑战:一方面,乡村师资力量还存在很大缺口。受乡村经济、环境、政策的影响,乡村对于教师的吸引力较弱,师资力量薄弱。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乡村学校的音体劳美课逐步开设并进一步发展,但是相关的专任老师的缺口还很大,农村教育多存在一个老师任多门课程的情况,对于课程的专业度、关联度不强,怎样吸引一批热爱教育、专业能力强的老师来到农村、扎根农村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流失较多。由于乡村所特有的教育环境,与城市教育相比劣势稍多,相关的家庭教育较少,教育的普及程度低,对教育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流失较多,早早离开学校谋生。周围对于教育的环境相对城市来说较差,优秀学生往往选择城市学校就读,导致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此外,乡村教育还存在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随着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学校也建起了“新三室”,即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但这些设施的使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沦为摆设。
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程集中在语文、数学等应试课程,许多相关课程难以开展。
简单的照抄城市教育模式并不适合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使得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体现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及乡土气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面对“双减”政策下的新形势,乡村教育亟待加快变革。
首先,在变革路径上,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有效政策为乡村教育保驾护航,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总体教育与重点任务有效衔接,调整资源供给均衡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资源合理向乡村倾斜,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快乡村经济振兴道路发展。
其次,在变革机制上,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和模式。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薪酬制度,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从根本上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环境,通过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与福利水平吸引更多的教师流向乡村。
此外,乡村教育也应该涉及智慧教育领域,加快数字化教育进程,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支撑,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最后,在变革内容上,乡村教育其特有的人文气息以及发展环境要求对现存的教育模式进行相对应的发展改变,通过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乡土文化不仅停留在书本中,更在生活里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以当地独特的环境让学生不断成长。
对乡村学生,致力扎根乡于土资源,开拓相关知识课程,以乡村实践教育加强青少年对综合素质的拓展,少年强则国强,加强乡村少年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对家园的认同感、自豪感的种子,助力乡村振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