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收到某政法大学多名在校学生反映,称自2025年开学以来,学校推行学生学风建设行动,其中有建立“无手机示范课堂”“手机入袋”等措施。
近来,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加强学风建设,而打造“无手机课堂”则成为很多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责,而课堂是学校育人的第一阵地,是人才培养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开展学风整顿行动,让学生回归课堂,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校打造“无手机课堂”以加强学风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当下,一些大学课堂学生抬头率不高,学生参与性低、互动率差等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学校管理者放任不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自身职责的失守。
多所高校的实践证明,“无手机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手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干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有助于提升知识吸收效率,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然而,加强学风建设和课堂手机管理的方向虽正确,实施的方式方法还需优化。数字化时代,对于“00后”甚至是“05后”来说,手机已经全方面融入其生活。特别是当下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教育形态变革,电子设备已经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当下常见的教学场景为例,教师授课大多借助PPT,讲解速度较快,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往往难以跟上教师展示PPT的节奏,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学习效果。
一味的禁止电子设备,试图回归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是对教育发展趋势的背离。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工具。从课堂来说,课堂质量才是吸引学生回归课堂的关键。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元,需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打造更多有质量的课程。高校同时也需打造更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金课”,大力改进教风,与加强学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校优质均衡发展。
其次,在手机管理上学校应该从学生出发,根据课堂特点与教学变革趋势,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学生的建议,仔细聆听建议并做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自主选择权。
在尊重新生代大学生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成长成才,高校需要合理规划,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不论是学风建设还是日常管理,高校管理者都需摒弃传统“管控式”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管理与创新中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