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孩子的安全,始终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心弦。中小学校门口的安全与秩序状况,直接关乎师生的日常出行安全,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
校门口是学校联系外部社会的通道,同时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每到上学放学时,学生就会蜂拥而出,众多家长为接送孩子而一时聚集,各类交通工具在大门附近穿梭来往,车水马龙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问题,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对一所学校而言,守护校门口的安全就是守护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中小学如何保障校门口的安全与秩序?
保护学生免受交通事故的伤害,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积极配合值班教师、保安人员维持好校门口上学放学的秩序,牢固树立正确的交通理念,以身作则,严守交通法规,做好文明出行榜样。
学校作为主体之一,首先需要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根据校门口交通安全形势,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或者规划人行横道线,设置安全提示标志。
其次需要加强校门口交通疏导,在学生上学放学的关键阶段,学校应当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在门口值班,负责疏导车辆和人员的通行秩序,引导车辆有序通过校门,同时引导上学、放学学生有序进出门口,保障学生平安进出校园。
最后,最关键的是需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应当把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作为日常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在处理校门口问题时有成功的经验,学校通过“安全闪送”课程破解校门口困局。师生通过连续两周的定点观察与数据采集,共同梳理出造成校门拥堵的三大核心症结:书包翻找耗时过长、车辆停靠角度不合理、安全风险认知薄弱。针对以上症结,学校组建“安全闪送”课程跨学科教研组。团队成员遵循所教学科的知识要点和实践要素,对真实场景的要素进行拆解,将造成校门拥堵的若干小问题逐一转化为课程资源。该安全课程始终遵循“场景即课堂、数据即教材”的实施逻辑。当数学公式转化为行动指南、美术创作触发责任认知,学生在破解校门困局中悄然完成从学科思维到公民素养的跨越。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根据学校周边道路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出行安全监管,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管理,改善校园及周边道路安全设施,加强学生交通违法行为引导治理。
学生安全无小事,有效防范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创建安全文明的学生成长环境是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各方一定要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切实守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