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每年十月,很多学校按惯例都会举行一场秋季运动会,然而,部分学校比拼的,除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外,还有开幕式入场时的“花样”。
为了寻求出彩,学生穿上古装、COS服装、太空服等,为了几分钟的出场时间,班级以及学生花费上万元只为能够精彩亮相,部分家长为此犯了难:是运动会变味?还是自己不够与时俱进?在“仪式感满满”面前,又是否会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据悉,各大中小学校每年会在春秋两季,举办两场运动会。主题是固定项目,但开幕式是自选项目,可供学生和老师自由发挥。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在开幕式更加“亮眼”,也让各班学生、家长花足了功夫。原来穿校服列队就可以的入场仪式,升级成了服化道、舞蹈表演、创意的全面比拼,让运动场成为了“秀场”,费娃、费家长还费钱。
一方面,运动会开幕式花销巨大。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新奇”“亮眼”,运动会举办前几周,班级家委会的成员就会组织策划,除了购买服装道具外,有些甚至会邀请专业舞蹈老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排练动作。一场运动会下来,统一的服装,定制的道具,邀请的化妆、舞蹈老师,花费最后都是由家长们承担。
另一方面,运动会学生参与感减少。考虑安全、秩序等综合因素,学生被要求坐在被规划区域,不得到处走动。很多学生觉得无事可干,或是在看台上闲聊吃零食,或是看书做作业,更多学生成为了“看客”。
学校运动会为何会变味?运动会作为班与班之间的较量,对于出场仪式的评比,自然而然成为班级之间竞技的舞台,吸睛的服装、先进的道具……每年不重样的创意,注定买来的服装道具只能用一次,造成极大的浪费。
运动会的初衷是全面检阅学校各类运动开展情况,检查教学和训练成果,同时培养孩子们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等品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举办运动会不能讲排场、搞攀比,这样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教育引导。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中心主治医师周蝶认为,校园运动会是为了展示班级风采、锻炼体质、培养团队意识的活动,还是应提倡尽量不铺张浪费,结合家庭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从而减少对孩子、家长的影响,回归运动会的初衷。
如何让运动会回归初衷?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端正认识,不要越俎代庖,“包办”孩子的运动会,应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商量方案,让孩子在运动会中成长。作为学校,应多引导学生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非依赖财力来堆砌排场,加重家长负担。
学生是运动会真正的主角。希望每个孩子通过运动会树立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更积极踊跃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锻炼体魄,展现青春少年的阳光与朝气。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