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最近,“文化体力”一词在社交平台上讨论热烈。读不进书,也看不进电影,不少人总有一种“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无力感,而这其实并非个例。
“文化体力”指的是我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化休闲活动所需的精力。当文化消费从深度沉浸变成碎片化浏览,当我们失去对长篇文化作品的耐心,“文化体力”已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我们不禁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该如何重拾“文化体力”?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随处可得的时代,在海量的数据面前,人均注意力只有数秒,当许多人的“文化体力”消耗在碎片化的信息当中,就很难拥有很好的文化体验。加之当前各行各业都被卷入快节奏的漩涡,生活节奏按下“加速键”,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渴望通过相对简单、易于消化的“电子榨菜”带来心灵的慰藉。当我们沉浸在史无前例的信息海洋当中,却陷入前所未有的认知饥荒,失去深度对话的能力,只能沉迷在即时快感中。
“文化体力”为何重要?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当人们沉浸于同一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时,基于文化作品所产生的共鸣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激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当个体具备足够的“文化体力”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在无形中推动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进而增强社会的稳定团结。
刷不完的短视频、看不完的推文信息……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愈发贫瘠,“文化体力”也随之日益流逝,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重拾文化体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在海量信息的裹挟下,容易形成追求即时满足的文化消费习惯,需要我们从根本上重塑消费心态。有意识地远离碎片化信息的干扰,摆脱快餐文化的诱惑,专注投入到深度文化体验当中,为“文化体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成都“锦里文艺沙龙”,参与者们可以就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心得等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其次,信息爆炸时代算法推荐的信息洪流如汹涌潮水,极易淹没个人的独立思考。重拾“文化体力”需主动筛选信息,时刻保持理性的怀疑态度,保持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避免在信息化浪潮中迷失自我。
个人的“文化体力”,其实还与养育他的文明息息相关。文明越是厚重又充满活力,“文化体力”越能丰沛而不断生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的文化精品,携带的文化基因已经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DNA里,当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不妨勤读经典,从中寻找答案,汲取智慧。在“电子榨菜”盛行的当下,提升对深度文化的探索欲望,增强文化思考力与鉴赏力,对于重拾“文化体力”至关重要。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