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每年的求职季,都是不少高校毕业生的“梦醒时分”。毕业前,是一句豪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求职时,是一句妥协的“你说三千就三千”。眼下正值毕业生“秋招”求职期,“求职者称第一学历似乎成了污点”这一话题上了热搜。
说到第一学历这个定义,最早出现在2021年9月,曾有网友在教育部互动留言提问,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
教育部的答复是: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但就是这人造出的“伪概念”,成为了秋招应聘中实打实存在的门槛。
一些企业明确不招录“本科双非”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面试也在得知求职者为“本科双非”毕业生后,匆匆结束。但更多时候,“第一学历”歧视都是一种隐形存在,相关问题由来已久。用人单位招聘时,哪怕是顶尖名校毕业的博士,只要“第一学历”非“211”“985”院校,也会被拒之门外。
但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在求职路上遭遇的歧视远不止此。地域、种族、性别等等都是就业歧视具象化表现,而过分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本质上是社会对学历的畸形崇拜,对个体进步动力的抹杀。
“华为天才少年”张霁高考复读,所谓“第一学历”是三本院校,但本科毕业后,张霁进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研究生。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成为一名博士生。最后他被华为纳入“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华为年薪上百万。
无论起点的高低,我们都应该有不断向上的勇气,在当下可能结果不太好,但是只要不断努力,不被“大专”“自考”“二本”这些世俗学历框架框住的自己,在有限的人生历程里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第一学历”不是污点,秋招也只是人生的很小一部分。
近段时间互联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其实在传统观念里,人生就好像被设定好的程序,你突破一个个管卡才能获得相对应的奖励。只有不断爬山拾级而上才能获得被许诺的奖励。
“等你高考完上大学,就轻松了”“等你考上研,就不愁工作了”“等你工作赚大钱买了房,就能出国玩了”,每一句话都框定了人生的前进步调,毕竟在过去的二十来年里,我们所习惯的是一种非黑即白式的审判。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就像鲤鱼跃龙门那样,每跃过一个便通过一个,没有越过便默认审判失败。
但其实把一个人的毕业求职战线拉长,很容易就会发现秋招并非一切的终点。
在这之后还有实习转正、金三银四的春招、六七月份的毕业季招聘、考公考编、社会招聘等等机会。
不少人因“第一学历”被卡,秋招没有好的offer而情绪异常低迷,“第一学历”不是污点,秋招失利也不是谁的终点,往后的一切挫折都不会是。
只要人还在前行、奋斗,终点就不会到来。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