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11月1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深入治理幼儿园、小学超前超纲教学的不规范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以应对教育“抢跑”及幼儿园“小学化”等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问题。(11月13日《民生周刊》)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推出新规,叫停幼儿园“小学化”。2018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2015年11月,教育部表示,将严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过早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模式,如学习拼音、英语;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课程;甚至组织小学内容的考试等。此前,有上海家长发帖称,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幼儿园已经卷出了新高度”。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为何屡次引发关注?《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曾对34万各地家长做过调研,结果显示,受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他们的认知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在行为上往往受情绪驱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家长受周围环境影响,信奉“多学”“早学”“抢学”理论,许多家长也加入超前学习的行列,无形中剥夺孩子的自由。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被动提前“抢跑”。
其次,部分幼儿园为了提升“竞争力”,设立超前的学前教育、理科班等作为招生噱头,倒逼家长做出改变,想方设法对幼儿加码,这种氛围下,幼儿园“小学化”呈现出恶性循环之势。
但教育真是一场越早越好的竞赛吗?3到6岁的儿童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尚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如果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不仅会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更会从根源处伤害孩子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它没有瞬间的爆发与荣耀,却有着持久的耐力与坚持。幼儿园教育应回归合理定位,注重人格培养、寓教于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因此,家长需要修正教育方向,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和知识,为孩子的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幼儿阶段作为人生的重要奠基时期,需遵循自然规律,精心呵护培育,让孩子在健康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也应创新育人活动,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元科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好奇心,适当发展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坚实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法的出台,是纠正“抢跑”的重要一步。希望家长和全社会理解立法的初衷,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