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增进少年儿童健康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有低龄化的倾向。
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双减”政策出台,教育部和卫健委也发布多个文件,提出各大中小学按比例配备心理教师等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但落到现实层面,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心理空间”。一个没有心理空间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比如当一个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困难,周围人不是耐心听他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而急着下判断、讲道理或者提供方案;当一个孩子总是被推着往前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明确的结果和意义,没有放空或者纯粹玩耍的时间;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还没有自己的小秘密,凡事都需要向家长汇报征得同意;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告知情绪是没有意义甚至羞耻的......种种的行为都昭示着孩子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心理空间”。
时代之风吹过漫长的季节,吹走了一代又一代地变化,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经历着社会动荡不安,安定地活着成为最大的期望,无暇顾及孩子心理问题;七八十年代,感受到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也承受了一些不得已的忽视;而这一代又一代亲人间的牵绊,正带给这个社会,社会上的家庭,家庭中的孩子不同的经历和体验。
亲子之间的紧密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当代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情况导致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焦虑投掷到孩子身上。例如,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人生目标,或者给孩子提出极高要求。
那么给与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意味着父母不仅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的负担交给孩子,而且还能容纳孩子投掷过来的焦虑,包容着孩子成长中种种行为后面透露出来的焦虑不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见和被关爱,内心渐渐成长。
比如奥运冠军谷爱凌,她的成功不仅仅是继承了祖辈强大的基因,她的母亲和外婆外公,还帮助她极大地拓宽了内在的心理空间。谷爱凌妈妈说,你长大不用感激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天才少女”成功的背后是谷爱凌母亲正确的教育方式。
当我们去看一个孩子时,他背后的家庭是他成长的土壤,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不同的养分去滋养这个孩子。孩子呈现的面貌,是不同土壤灌溉的的果实的体现。
孩子成长心理健康的情况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孩子作为一个个体,有着自己发展的方向,作为家长,需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成长面对风雨。正如龙应台所说:“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大概是一门所有人都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