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
人工智能在教育变革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成都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着眼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动全市中小学校
分层分类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育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近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对成都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国家对加强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提出新要求、新规范。成都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分层分类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育,其中,小学低段侧重感知和体验,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全市中小学校建设机器人、创客探究等新型数字创新实验室795间、数字化实验室491间、虚拟实验室数96间,面向各学段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无人机、3D打印、创客教育以及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探究等人工智能课程教育。
成都市第二中学“3D打印 智造万物”科创课程
成都认真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全市中小学校围绕“教、考、评、管”等重点环节,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德育、心理健康、体美劳育等应用场景建设,形成了一大批信息技术支撑差异化教学、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等新模式、新样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启智未来”校本课程
有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搭建全智能环境,开展体育运动效果分析、个性化运动计划制定等应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有的在美育教学中,开展多模态体验和智能化创作引导,让学生们感受到更丰富、更多元的艺术之美。许多学校结合师生成长发展需求,建设了AI自习室、智能心理健康辅助师、智能课后答疑助手等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动力。
成都七中东部学校——学生心智发展促进研究中心
成都市武侯区、成华区2个区获评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青羊区、金牛区、龙泉驿区获批国家级“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成都七中等4所中小学校获评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成都市双林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那么,学校是怎么做的呢?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专题报道了成都学校的做法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坚持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创探究实践等领域结合,积极整合高校、高科技企业等资源,立足国家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实际开发机器人、无人机、信息学、数学建模、化学与材料、未来城市等STEM特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进行生涯规划与设计。
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创新中心,同学们正在进行VEX机器人的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借助AI底层训练模型机器人能够快速计算出定位坐标到规划路径的最近点,学生们这样说:“就像给机器人装了一个‘聪明的大脑’一样,AI与机器人的融合太有意思了!”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一品天下分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方法、途径和机制,利用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精准采集并实时分析师生在知识讲解、师生对话、小组学习、汇报展示、作业练习等场景中的行为数据,实现伴随式采集、智能化分析的教学新样态。学校将AI引入各学科课堂,通过多模态拓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实践等方式,开展跨学科的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动力和能力。
在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老师指导学生们通过AI生成情景图,“一下子就明白了古诗的意境!这太有意思了!”学生们这样说。
在编程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AI生成的思路图逐步理清了逻辑关系,成功解决了问题。“以前遇到编程难题,总是感到无从下手。现在有了AI的帮助,我能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位学生说道。
成都教育将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
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服务师生成长
不断创造新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0921号